肾综合征出血热 即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临床典型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该病典型表现为: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皮肤黏膜三红(脸、颈、上胸部发红)、眼睑膜充血、重者似醉酒貌。有段通俗顺口溜: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像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
流行病知识
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与鼠类接触史。
- 呼吸道传播 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颗粒,经呼
吸道引起人的感染。
- 消化道传播 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热病毒,可污染食物水,被人误食后可感染此病。
- 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者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
可感染此病。
- 虫媒传播 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粒叮咬人亦可引起传播。
- 母婴传播 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健康生活方式
- 接种疫苗:注射疫苗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提高免疫力。
- 灭鼠和防鼠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春季应着灭家属,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 清洁环境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灭螨、防螨。
- 搞好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胃具消毒和食物保臧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粮食、食品等应存储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堆放,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 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 注意个人防护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经常接触可能有老鼠活动的土壤和植被的园林、清洁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手套;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损伤后正规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粒叮咬。
治疗与康复
□ 本病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 要把好“五关”,即休克关、尿毒症关、大出血关、高血压关、继发感染
关等,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预防性治疗。
□ 多数患者于病后3-4周肾的浓缩功能开始恢复,尿量逐渐降至3000ml/d
以下,一般尚需1-3月体力及精神才能全面恢复。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
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及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 休克、心衰、肺水肿、大出血、高血容量综合征和严重感染等导致患者死
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