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时间: 2023-01-30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群中患疝气的非常多。当人体的某些脏器或者组织(多为小肠),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薄弱处或者缺损处进入另一个部位,即成为疝。疝最多发生在腹部,又以腹股沟疝最多。

      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增高。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再加上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多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如果腹股沟区(就是大腿根部)出现可复性包块,即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时消失,就应该考虑腹股沟疝的可能。 

健康生活方式

  • 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多食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 不吸烟(吸烟者戒烟)。
  • 避免接触二手烟。
  • 不饮酒。
  • 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 身体状况允许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但以不引起劳累和不适为宜。
  •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减轻精神压力。

治疗与康复

  • 目前许多人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存在误区,认为不会影响生命,所以觉得可治可不治。老年人尤其不愿手术,害怕麻醉等。但是,腹股沟疝一旦嵌顿不能回纳,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 腹股沟疝的保守治疗包括疝带、疝托、中医、中药及注射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治愈。一些因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暂时无法手术者,也可先行保守治疗。
  • 手术是治愈腹股沟疝唯一的可靠方法。传统术式是将缺损周围的腱膜、韧带缝合修补缺损,存在复发率高、张力大、术后疼痛、活动受限等缺点。我院外科自2000年起引进了国际流行的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腹膜前UHS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下微创疝修补术等治疗腹外疝,特别是局部麻醉下的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具有创伤小、易耐受、切口皮内缝合不拆线,恢复快,术后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和进食,平均住院2~3天,为大多数患者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