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在夏秋季手足口病比较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口腔可出现溃疡。
*最典型表现是发热、口腔黏膜溃疡和特征性部位(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
*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大约7天可自愈,无需采取特殊治疗。
*只有部分患者得病后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死亡。但如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有助于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方式
- 适当休息,高热者卧床休息。。
- 予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进食前后温水或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挠抓致破溃、合并感染。瘙痒明显者局部应用止痒剂。口腔疱疹者,食物温凉、清淡,减少刺激;有溃疡者应用溃疡药剂及促黏膜修复的药物。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
- 避免受到烟草危害。
治疗与康复
-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
- 隔离患儿,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患儿的用物、玩具应消毒处理,接触患儿前后洗手,防止易感儿接触。。
- 遵医嘱出院后 1~2 周复诊。
- 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流行期间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急症处理
- 如病情加重,特别是突然出现持续高热、易惊、肢体抖动、精神差,或出现其他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