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这份防治锦囊请收藏!

时间: 2023-05-19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强、多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的乙类传染病,每年自3月下旬开始,手足口病发病人数逐渐增多,4-6月份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最为常见。好发于5岁及以下的儿童。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些皮疹一般是不痛不痒的,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
少部分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病死率超过80%。

如为柯萨奇病毒A6和A10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些手足口病在恢复期可出现手掌和脚底脱皮伴指甲脱落,如上图。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说明宝宝病情可能进展为重症了: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宝宝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有时出现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孩子呼吸急促、四肢发凉、出冷汗、皮肤湿冷。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2015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上市,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为尽早获得免疫保护,建议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

警惕手足口病“同胞兄弟”——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良性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发热和痛性丘疹-囊泡-溃疡性口腔黏膜疹,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感染所致,常发于春夏季节。多突然出现发烧、喉咙痛/咽痛(可能会满嘴痛)、流口水、厌食(因为太痛了)、呕吐等。一般来说,在一周左右不经治疗也会自己痊愈。

图中画圈内的是疱疹/溃疡。这些疱疹除了上图中这个部位常见之外,还常见于两侧颊黏膜和舌部,较少见于软腭、硬腭和唇龈沟,偶尔出现于悬雍垂、唇和扁桃体上。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之间有什么关系?

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只是手、足、臀部等处没有出现皮疹而已。也就是说,部分手足口病可能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从始至终没有出现皮疹。但疱疹性咽峡炎不意味着就是手足口病。无皮疹病例临床常不诊断为手足口病。因此,诊断“疱疹性咽峡炎”也好,诊断为“手足口病”也罢,都可以按手足口病来对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