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切除后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时间: 2023-06-02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结肠息肉是指高于周围结肠黏膜,并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通常无症状,也可能发生大便异常和出血,是消化科很常见的疾病。结肠息肉多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中老年人群,高脂饮食、肥胖、家族史等因素均会增加患结肠息肉的可能。通常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很多人都是做了肠镜才发现。部分人可能会有轻微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腹泻、便血等症状。

发现结肠息肉后怎么办?
研究表明,80-95%的大肠癌是肠息肉慢慢演变而来,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及时予以内镜下切除,切断息肉癌变之路,并作病理检查。

如何预防胃肠息肉?
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是较好的预防方式。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同时还要做到戒烟、戒酒,多吃瓜果蔬菜,少食高脂食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等。

结肠息肉切除后为什么要复查?
肠息肉复发主要有三种可能:真正的复发、没有切干净、没看到。
1)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很容易复发。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了息肉复发。这是因为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
2)由于大肠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肠粘膜皱襞的遮挡,所以大肠息肉(特别是小的息肉)的漏诊率较高。第二次发现的大肠息肉可能是第一次遗留下来的。也可能是隔了一段时间,新长出来的。有时,切息肉的时候会比前一次肠镜多发现几个息肉,这也是正常的。
3)对于比较广基的息肉及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可能会有残留,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
4)如果肠道准备不好,会导致视野受影响,有部分黏膜没法观察到,所以需要短期内再进行复查。
图片

切完息肉后多长时间复查?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1. 单个良性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5年复查一次肠镜。
2.对于1-2个小管状腺瘤(直径<10m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随访,具体间隔视患者意愿、医生的选择而定。
3.对于3-10个腺瘤,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10mm、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如果确定息肉完全切除且整块切除,在息肉切除术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
4.在1次检查中发现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随访间隔应在1年以内,并考虑是否有潜在家族息肉病的可能。
5.对于接受分块切除无蒂型息肉的患者应该在随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从而验证息肉是否被完全切除。
6.对于疑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同时对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做肠镜检查,排除家族性息肉病(后期大多数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