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肝变“硬”了吗?

时间: 2023-08-01 来源: 秦皇岛第三医院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于多种损害肝脏的因素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长期酗酒等长期损害肝脏而引起的以食欲不振、乏力、齿龈出血、肝掌、蜘蛛痣、黄疸、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脏疾病。

肝为什么会变“硬”呢?

主要是因为肝脏纤维组织逐渐变多。当受到损伤时,肝脏便会产生大量的纤维组织进行损伤修复,适当的修复有助于维护肝脏的功能。但一些病因往往会导致肝脏的慢性损害,因此肝脏便处于不断的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大量生成,超过正常的限度,便会形成“肝纤维化”。当肝纤维化达到一定程度,破坏了原来正常的小叶结构形成假小叶时,肝硬化便形成了。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多见于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免疫紊乱、化学毒物或药物、营养不良、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等多方面原因。早期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没有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或有乏力、体力减退、食欲减退、面部或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等表现。晚期肝硬化则可以出现腹水、呕血、黑便、昏迷等症状,部分病人会转变为原发性肝癌。

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应该首先给予阻断病因的治疗。比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应戒洒,药物性肝硬化立即停用相关或可疑药物,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应给与抗病毒治疗等。

肝硬化的病人一定要注意生活饮食,少食多餐。肝硬化病人的消化能力降低,每次进食不宜过量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尤其是在出现腹水时,更要注意减少进食量,以免增加饱胀不适的感觉。对于肝功正常的病人来说,可以考虑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鸡蛋、牛奶、瘦肉、新鲜的蔬菜和软质水果(如香蕉、芒果和猕猴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肝功明显异常的病人来说,蛋白质是要有所控制的,因为高蛋白饮食会诱发肝昏迷,此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馒头、面条、稀饭、新鲜蔬菜即可,并且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温馨提示:从肝炎进展到肝硬化是一个慢性过程,而早期肝硬化经过正确诊治大多是可以逆转的。正确用药和合理膳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长期稳定的基础。早期肝硬化病人需定期随访,避免出现肝硬化并发症如腹水形成、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甚至肝细胞癌等。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肝病科一直以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临床工作的中心,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乙肝临床治愈,特别是重型肝炎的综合抢救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及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相关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