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旨在宣扬不吸烟的理念,呼吁全世界吸烟者主动放弃吸烟。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今年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 “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
在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烟草每年使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300万人,形势非常严峻,吸烟等于慢性自杀,并不是危言耸听。吸烟几乎可损伤人体的所有器官,而吸烟者对烟草危害认识的不足,是难以戒烟的主要原因。
吸烟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如慢阻肺、青少年哮喘等。
在全球所有癌症死亡病例中,烟草使用造成的死亡占25%,吸烟者一生中患肺癌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22倍,五分之一的吸烟者在有生之年会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尤其是那些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人。吸烟会加剧成人哮喘,限制他们的活动,增加残疾,并加大严重哮喘发作的风险。世界人口大约有四分之一患有潜伏性结核病,吸烟会使结核病从潜伏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的风险加大一倍以上,而且会使该疾病的自然进程恶化。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5月11日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新冠病毒影响的人群中,吸烟者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
吸烟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烟草使用及二手烟暴露是心血管病的主要病因。
吸烟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吸烟者中风的风险会加大一倍,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三倍。烟草烟雾会损害心脏动脉,导致斑块积聚和血栓形成,从而限制血流,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吸烟是痴呆症的危险因素,阿尔茨海默症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估计全球14%的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例可归因于吸烟。
吸烟会损伤人体的性与生殖功能,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受孕概率降低都与吸烟有关。
女性吸烟者的更年期会提前1-4年,烟草烟雾的成分会削弱免疫系统,使吸烟者面临感染的风险。还有其他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胃肠道疾病、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皮肤老化等都与吸烟有关。
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成分,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其中有70种是致癌物质。烟草可导致20多种癌症风险增高,如肺癌、口腔癌、唇癌、咽喉癌、食道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鼻窦和鼻窦腔的癌症、结直肠癌、肾癌、肝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等,吸烟也会加大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
人在吸烟时所产生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雾、呼出烟雾和侧流烟雾。主流烟雾是吸烟者吸入体内的烟雾,即所谓的一手烟;呼出烟雾和侧流烟雾都属于二手烟。当卷烟燃烧不充分时,二手烟产生的毒性甚至会比一手烟还要大,非吸烟者接触二手烟患肿瘤、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风险等都会增加。怀孕期间使用烟草和接触烟草烟雾,其中的一氧化碳以及尼古丁会引起胎儿缺氧和胎盘异常,增加胎儿死亡的风险、流产的风险以及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并影响子女肺功能,在成年后继续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形式影响他们。学龄儿童受到二手烟的有害影响,也会因气道炎症面临哮喘的风险。两岁以下儿童如果接触二手烟,可能会患中耳疾病,从而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和耳聋。
吸烟严重危害健康,那么戒烟对身体机能的恢复还有用吗?
回答是肯定的,好处显而易见,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戒烟20分钟后,心率就会下降;12小时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会降至正常;2-12周后,循环系统会出现改善,肺功能会得以提高;1-9个月后,咳嗽和气短症状会减轻;1年后,吸烟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显著降低。5-15年后,中风风险会降低到与非吸烟者持平;10年后,肺癌死亡率仅为吸烟者的一半;15年后,心脏病风险会降低到与非吸烟者持平。对于吸烟者来说,无论何时戒烟,戒烟者寿命都将长于持续吸烟者。越早戒烟获益越大,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